科学定位:在背部脊柱区,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快速取穴法:坐位,在背部脊柱区,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,再向上数1个椎体,即第6胸椎,它的下缘凹陷处。
皮肤-皮下组织-棘上韧带-棘间韧带。浅层主要布有第6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,静脉。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(后)静脉丛,第6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6肋间后动,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。
类属:属督脉。
功效:清泄肺热,宣肺肃肺,清热解毒,理气止痛。
主治病证:
1.肺热炽盛,肺气不利,肺失宣降之咳嗽,气喘诸病证。
2.热毒郁遏之疔疮。
3.肝气郁结,肝胃不和之胃脘痛,胁肋疼痛诸病证。
4.其他: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背痛,项强;疔疮,丹毒,蜂窝主治炎,胆道蛔虫症,疟疾。
简易取法:俯卧位或坐位,在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至阳穴上胸椎取穴。
进针方向: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,与背侧面成90°。
深度:针0.5-0.8寸,留针15分钟,艾炷灸3-5壮,或温和灸10-15分钟。
感觉及放射方向:酸胀在针刺附近,如捣针时则酸胀至针刺的方向。
功能:清热通络,止咳平喘。
主治:脊背强痛,咳嗽,气喘,疔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