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河南省开封市。开封在春秋战国时期只卫国是一个边陲小镇,后来一跃成为魏国的都城大梁,隋唐之际,汴州水陆交通更加便利,社会经济快速发展,到唐代后期,汴州城上升为中原重镇,到北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。
开封在历史上的兴盛与衰败都与水息息相关。这一观点,从魏都大梁城的兴衰得到了有力的印证。在经过大梁兴盛后的千余年,开封的城市地位再次因为水的原因得以大大提升。
在开封城市发展史上,汴河是一条重要河流。如果说几千年来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原文明,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汴河影响了开封几千年的繁盛与兴衰。明代李濂在《汴京遗迹志》中记载:“汴河在今县治南三十五步,即浚仪渠也。源出荥阳县大周山,合京、索、须、郑四水,东经京城内,合蔡河,名莨荡渠,又名通济渠。”若追溯汴河的历史,则是由战国时期魏惠王开凿的鸿沟演变而来。
隋唐之际,伴随着大运河的进一步疏通,汴州的水陆交通更加便利,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显现,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。特别是唐代后期,汴州城上升为中原重镇。
隋朝建立后,隋炀帝杨广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,维护中央政权,于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,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。大运河北起涿郡,中经洛阳、汴州、山阳、江都,直到余杭,全长4000余里,构成了古代贯穿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。大运河共分三段,其中一段名为通济渠,它是利用原汴水故道改造而来,沟通了江淮,成为大运河的主干。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,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。位于通济渠旁的汴州城,尽得漕运之利,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。
唐代时期,通济渠经过政府的治理与管理,其作用显得更加突出,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之后,“戎事方殷,两河宿兵,赋税不入,军国费用,取资江淮”。而江淮财赋的输送全部通过通济渠,“北通涿郡之渔商,南运江都之转输”。这时位居河流要冲的汴州借此良机得以迅速发展,商业贸易日益繁荣,一跃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水陆大都会,为以后的后梁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乃至北宋在此定都打下了基础。
在以后的后周时期,为了沟通开封与地方的漕运联系,还大力开挖疏浚河道。当时的开封水运四通八达,成为各地财货的汇集之地。
影响深远的唐代汴州城
进入唐代,汴州的城市地位得以稳步提高。唐代的地方政府实行州、县两级制,唐玄宗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一度改为陈留郡,但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又改为州制。
除了水路交通的畅达,唐代时期,汴州的陆路交通也很发达,从长安往东经洛阳、汴州到山东半岛,又从汴州北上可到幽州(今北京),南下可达扬州。陆路交通的发达成为汴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有力因素,也为后来复建汴州城奠定了基础。
汴州地处中原腹地,水陆交通便利,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但汴州周围地势开阔,无高山险川可凭,地位的重要性和防御的先天薄弱性构成了一对矛盾,若不能有效解决这对矛盾,不对汴州进行精心部署经营,在军事争夺中汴州很容易被迅速击垮,几乎不可保。
唐代前期,朝廷以“关中本位政策”为指导思想构建了“内重外轻”的国家军事布局,全国兵力主要集中在京畿、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,中原地区尚不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。由于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,中原地区并无大的战争和动乱,汴州作为中原地区的一个普通州郡,其军事地位并不突出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汴州在拱卫东都洛阳、转输漕运、交通河北、屏障河朔藩镇等方面的重责越来越突出,汴州具有相当的军事意义。因此,唐代朝廷对汴州的军事地位逐渐重视。
随着府兵制的破坏和募兵制的兴起,唐代统治者开始对全国的军事部署进行相应的调整,全国军事布局逐渐向“内轻外重”转变。这种调整虽暂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但在唐玄宗后期出现了恶性发展的势头,内轻外重局面的失控,最终酿成“安史之乱”。“安史之乱”打破了唐王朝的整体军事战略部署。在唐代朝廷和安史叛军争夺河南道的战争之中,汴州一带位于叛军与朝廷拉锯战的前沿阵地,为两军将帅所瞩目,一度成为争夺的焦点。唐王朝在汴州地区几经得失,极大地影响了河南道地区的战争形势。
“安史之乱”后,当时的唐代政权不仅将汴州地区作为中原地区军事布局体系的重点,更是以宣武重军驻镇汴州,保障汴州的安定和江淮漕运畅通。
“安史之乱”发生后的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,宣武军移治汴州。进入晚唐,汴州常以10万大军驻守,成为重要的“王室藩屏”之地。汴州扼东南漕运之咽喉,成为黄淮之间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地区行政中心。唐代朝廷深感“汴州城隘”,意欲新修。
“安史之乱”后,唐代对内地掌兵的刺史也多加节度使的称号,因此,唐中后期形成了割据的局面。于是,修筑新汴州城的重任落在了时任汴州最高军政长官——李勉的肩上。李勉是唐代宗室、郑王李元懿曾孙、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,早年曾任开封县尉,后任监察御史,累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、工部尚书、封汧国公,后出任永平军节度使、汴州节度使等,加封同平章事、检校左仆射。唐建中二年(公元781年),李勉开始修筑新汴州城,工程历时两年多完工。焕然一新的城池呈南北略长、东西稍短、方向略向东北-西南倾斜的长方形,规模宏大、坚固宽广,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。唐汴州城开设城门七座,其中南墙一门,名尉氏门。东、西、北墙各二门,北二门东曰封丘门,西曰酸枣门;东二门偏南曰宋门,偏北曰曹门;西二门偏南曰郑门,偏北曰梁门。
李勉还把原驻宋州(今商丘)的节度使署衙移到汴州,设在城内北部,四周筑有城墙,称牙城,周长约四里。节度使署衙所在即后来五代及北宋时期的皇城,汴州城城墙则被北宋沿用为内城墙体。
李勉的新汴州城奠定了后世开封城的框架格局,对后世开封城的发展影响深远。新的汴州城改变了原大梁城的布局,确立了城市中轴线,为北宋乃至后期都城布局中的中轴对称树立了标尺,基本奠定了今日开封城格局的雏形。当代开封考古界经过多年的勘探发掘,证明汴州城城墙基础与宋内城城墙基础基本重合,大部分叠压在如今的明清城墙之下。其中东、西两墙分别与今日明清城墙东、西墙基本重叠,南墙则分布于西南城坡住宅小区、原迎宾饭店、包公湖东湖、朱雀苑广场、封吉府街、南泰山庙街、青龙背街等沿线一带,北墙分布在市汽车公司停车场、文昌小学、市人民体育场南部、汽车四队、原二十八中等沿线一带。2000年,通过对明清城墙西墙马道进行发掘发现,唐代汴州城城墙残体叠压在宋内城城墙体下,距地表深10米~12米,残宽10米左右,系夯土版筑而成。残墙基厚约30厘米,墙基下是一层厚25厘米~30厘米的碎砖瓦层作为城墙的基础。
唐代后期,汴州人口快速聚集,加之常有大军驻扎,总人口已近30万。汴州城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扬州,成为当时的特大城市。由于人口密度大,城区出现了严重的居民侵街现象。过去在都城长安、洛阳长期实行封闭的坊市制度,如今在汴州则难以维系。
唐汴州城的重筑及其在交通、军事上的重要地位,为唐以后四个五代政权相继定都于此奠定了基础,而五代时期特别是后周时期对汴州城的扩筑与修缮,又为北宋政权定都开封创造了条件。进入五代,后梁朱温率先以汴州为都,使之成为北方的政治、经济和军事中心。城市地位的提高和人口的快速聚集,为后周柴荣修筑东京外城埋下了伏笔。
藩镇之乱:李希烈汴州称帝
李勉新筑的汴州城进一步提高了汴州作为中原重镇的地位,使位于原魏大梁城之南的汴河横穿城内,成为内河。为了汴河航运的畅通,同时也为了军事防御安全,新筑的汴州城又在东、西二墙上修建了汴河东西水门,使水运交通与城市建设互为一体,也排除了防御安全上的隐患。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就是看中了汴州的地理优势和城市声望,才率大军把刚刚建好新汴州城的李勉赶走,在此叛唐称帝。李楚政权虽昙花一现,却是五代之际汴州替代长安、洛阳都城地位的一次预演。
说起李希烈,他所参与的“二帝四王之乱”是一场由于削藩而引发的叛乱,也是晚唐败落的标志事件之一。唐德宗时,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。建中三年(公元782年),李希烈联合李纳、田悦、朱滔各自称王,公然反唐。唐德宗连忙任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、汝州节度使,率军讨伐李希烈,叛军气势正盛,屡屡大破官军。官军屡战屡败,唐德宗又派出神策将刘德信统领讨伐李希烈,同时还命李勉为淮西招讨使,与哥舒曜共同平叛,结果官军还是不能取胜。
乘胜追击,李希烈攻陷了襄城,不久又攻陷汴州,节度使李勉退守宋州(治宋城,今河南商丘)。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,李希烈在汴州称帝,国号大楚,改元武成。他任命张鸾子、李绶、李元平为宰相,郑贲为侍中,孙广为中书令;另剖地设置四节度,以汴州为大梁府治,以安州为南关,将石头染色做帝玺。面对官军战败的局面,唐德宗下诏赦免李希烈。但是李希烈已经当了皇帝,此时并不买唐德宗的账。李希烈乘胜继续进兵,他亲率大军五万,在宁陵与唐军激战45天,但是最终失败。他的部将翟祟晖攻打陈州(今河南淮阳),战败被俘。
由于李希烈性格残酷毒辣,对待部属非常残暴。他多次临战在阵上杀人,血流于前,而饮食照常,因此,部属中越来越多人离心离德。所以,李希烈的军队越到后来越是连吃败仗,他的部将看到大势已去,纷纷归降唐军。唐军趁机反攻,接连攻克叛军占领的郡州,李希烈主力彻底败溃。等到贞元二年(公元786年),李希烈接连在战场上失败,他的部将陈仙奇将他毒死,然后举城归降了唐军,到此朱泚和李希烈的叛乱被彻底平定。
虽然叛乱被平定,但唐德宗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藩镇割据的发展,各节度使表面上虽还是大唐臣子,但是形成了父子相传、家族世袭的局面,军事、财赋、行政等都不受中央控制。
中和三年(公元883年)三月,唐僖宗制授朱温宣武军节度使。七月,朱温抵达汴州,自此开启了唐末朱温驻镇汴州的时代。朱温驻镇汴州的24年内,唐代朝廷的势力无法介入,也就无法对汴州进行直接的军事调整。朱温积极经营汴州,以汴州为根据地征略四方,进行兼并战争。在这一过程中,汴州控御四方的地理优势、漕运南北的枢纽地位、贯连东西的便利交通得到了充分发挥,汴州的安定与朱温的崛起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,为朱温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朱温统治时期,汴州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始终处于上升状态。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二月朱温代唐而立,以汴州为都城,建立后梁,汴州成为一国之都。